慈法禪寺

慈悲三昧水懺

水懺(慈悲三昧水懺)的由來,即是悟達國師身患「惡瘡」亦即「人面瘡」的故事。唐朝懿宗皇帝禮請了一位國師,叫做悟達又名知塵。悟達大師在早年當小和尚時,在京都廟宇裏和一個老比丘同居一處,老比丘患了一種病、惡臭難聞,非常骯髒,沒有人敢來照應或接近。可是獨有同參小和尚悟達,朝夕不離左右,親侍湯藥毫無倦色。

老比丘病癒之後深為悟師殷勤侍候,慈心照拂的恩情所感動,在分別的時候,對悟達大師囑咐說:「汝今後弘化利生之日,如果遇有困難痛苦之事,可以到四川九隴山來找我」。悟師說:「九隴山高廣深邃,恐找尋不易」。尊者說「我住之處門前有二棵古松,是個明顯標誌」。

言畢二師各自東西,分道揚鑣而去。

悟師就行腳到安國寺卓錫安居,即時大弘法化,普度眾生。由於師之德高望重,所以聲名昭著,感動了懿宗皇帝親臨法席,深蒙法雨,沾潤心田。

為表示隆重聖恩,就賜贈沉香精雕法座而拜為國師。當時悟達國師一
升寶座。光榮至極,無過於此。再受陛下及滿朝文武大臣禮拜,遂心生大歡喜。國師一動喜心,七情頓現,便入塵勞,與俗夫無異。

國師膝蓋上馬上生出一個「人面」怪瘡來,上面竟長了眉毛、眼睛和口齒,清楚可見。奇怪的是每天要喂它飲食,且每餐都開口吞啖,和一般人沒有兩樣。有時人面瘡把牙齒咬緊,格格作聲,悟師就疼痛難忍,苦不堪言。

國師到處尋訪名醫求治,可是群醫束手無策可施。

這樣一天天地過去,悟師在此躊躇不安,心煩意亂的危急關頭,忽然記起了昔日老比丘的囑咐,便立刻趕到九隴尋找救星。這時正值天色傍晚,四顧茫茫,足下山路崎嶇,遠望煙霧藹藹之中,果有兩松挺立青翠魁偉。一進雙松,遙見山間崇樓高閣,金碧輝煌,誠然另一天地。

不一會,即見二位青衣童子側立門首,後面有一位年老高僧,定晴一看,原來就是當年的老比丘。

悟師告以遭逢病苦之事,尊者一看,便說「請放心,山邊岩下有一泉水,明天把水洗濯患處,病可痊癒」。

次日清晨,即命二童引路,至泉水所在,便開始用泉水洗瘡。

頓時聽到大叫一聲,原來是人面瘡發出急叫並說:「請老法師慈悲不要洗了。承蒙大德威神之力,為我們解冤釋結,十分感謝。但是尊者您是一位大德高僧,博古通今,當曾讀過西漢史書袁盎晁錯一傳。」

師說:「不錯,讀過的」。

人面瘡說:「悟達就是昔日的袁盎,我就是晁錯。

當年被他謀害所以蒙受深冤,當時慘遭刑罰,被腰斬於東市,真是冤深如海,怨結萬年。累世以來他宿植靈根,十世都做高僧,戒律精嚴,淨光和佛光顯耀,使我無法近身,無縫可
尋。等到這一世,他竟受寵忘憂,名利心起,我才得到報冤之機,令他生人面瘡痛苦難堪,才覺甘心。

現在多蒙迦諾迦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,為我解除冤結,消滅深仇於無形,從今以後我不再來危害於他。」

悟達國師聽了人面瘡這番前因後果,不覺大驚。趕快手掬泉水,繼續洗濯,雖然痛徹骨髓,一時昏厥,待到甦醒,這瘡已經平復,不留蹤影了。

國師回頭四顧,一片寂寂,迦諾迦尊者、泉水也已影蹤全無,使知是聖賢應世度生。

為了紀念這一奇異的遭逢,悟師在雙松聖跡起造一庵,名為招提寺,到了宋代至道三年間,這個寺承皇上恩賜,名為至德禪寺。

悟達國師身歷其境,感概萬分,懺悔宿世罪障,更加勇猛精進,特記其事,作為懺法,朝夕禮誦,由此傳播天下,俾使世人咸知前賢先聖事蹟之端詳,而各各懺悔自身之業障,解除宿世之冤結。 

To Top